美俄“破冰”通话究竟敲定了哪些事 乌克兰危机的转折点

2025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达1.5小时的通话,外界认为这是俄乌冲突的一个转折点。此次通话的核心议题集中在乌克兰危机中的领土主权和北约东扩问题上。

美俄“破冰”通话究竟敲定了哪些事

美俄双方首次明确承认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进行和谈,变相认可了俄罗斯对顿巴斯等地区的实际控制。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表示,“恢复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实质上放弃了对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支持。普京强调需要消除冲突根源,要求乌克兰接受俄罗斯划定的地缘政治红线,而特朗普则承诺立即推进谈判,暗示美方默认了俄方诉求。

在北约问题上,特朗普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现实,并强调战后安全责任应由欧洲军队承担而非北约,彻底打破了乌克兰寻求北约保护的希望,为俄罗斯消除了战略安全威胁的核心障碍。

经济方面,特朗普提出了“稀土换援助”计划,要求乌克兰以矿产资源换取美国支持,并突然要求乌方偿还3500亿美元的“债务”。乌克兰总统顾问称此举实际上是“抵押未来资源”,将削弱乌克兰的经济主权。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的自主性被严重削弱。美俄首脑先于泽连斯基通话,且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时间远超与泽连斯基的半小时寒暄,显示乌克兰在谈判进程中被边缘化。此外,美俄同步施压乌克兰在停火后举行大选,试图通过合法化新政府为协议背书,但战时选举的可行性存疑,可能进一步撕裂乌克兰社会。美国防长明确排除北约介入战后维和,尽管欧洲国家承诺支持却缺乏统一行动力,乌克兰恐面临安全真空。

欧洲盟友对美俄“越顶外交”反应强烈。德国、拉脱维亚等国强调乌克兰必须参与谈判,法国坚持支持乌加入北约,但美国已单方面关闭这一选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呼吁欧洲发挥核心作用,但美国防长直言欧洲军队应主导维和,实际上将安全包袱甩给了欧洲。分析认为,欧洲或将被迫承担更多对俄战略压力,而美国得以抽身布局印太。

尽管美俄通话释放了停火信号,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特朗普急于通过促成停火提升政治遗产,但其承诺缺乏法律约束力,下一届政府可能推翻协议。俄方要求领土让步远超当前控制线,而乌民间抵抗力量可能拒绝妥协,导致持久战。此外,美国企业可能借资源合作深入乌克兰关键产业,俄罗斯将巩固对黑海及能源通道的控制,形成新的大国势力范围。

此次美俄通话表面上是和平曙光,实际上是大国利益的赤裸交易。乌克兰的领土与主权成为谈判筹码,欧洲的安全架构面临重组,而美国试图以最小代价实现战略收缩。如果停火协议最终以乌克兰割让领土、放弃北约愿景为代价,可能会开创强权政治复辟的先例,对全球秩序产生深远冲击。